一年前的北京冬奧會上,在首都體育館誕生了中國隊在北京冬奧會上的“首金”,這片冰場上中國隊獲得了3金1銀1銅;在國家游泳中心“冰立方”中國冰壺隊表現可圈可點,在冬殘奧會期間中國輪椅冰壺隊再次登上冬殘奧會最高領獎臺;國家速滑館“冰絲帶”里中國速滑運動員高亭宇強勢奪冠……2月4日,北京冬奧會成功舉辦一周年,三個冬奧會比賽場館以各自方式舉行了豐富的活動,將北京冬奧精神持續發揚,用冬奧遺產回饋百姓,群眾冰雪熱情在冬奧場館點燃。
首都體育館——“回到家的感覺很親切”
“在北京冬奧會成功舉辦一周年的日子里回到首體,有種回家的親切感。”徐佳在這天和愛人帶著兩個孩子回到自己一年前奮斗的地方,與冬奧會有關的記憶涌上心頭。北京冬奧會時徐佳擔任首都體育館賽事服務主管,主要是帶領志愿者負責前臺的信息咨詢。
首體在北京冬奧會上承載了中國隊的榮耀。2月4日,北京冬奧會成功舉辦一周年,首都體育館再次對群眾打開大門。
走進場館,觀眾席外長廊冰雪大篷車“開”進了首體,9項冰雪模擬器材吸引了很多孩子。賽時擔任首都體育館防疫經理的蔡偉帶著孩子一直在長廊西側的旱地冰壺玩投壺。“賽時,我和愛人在兩個不同的場館負責防疫工作,今天想讓孩子來看看我曾經工作戰斗過的地方,首體給我們留下了很多美好回憶。”蔡偉說。
走到冰場邊,能清晰看到觀眾席上方的環形LED屏幕上滾動著北京冬奧精神的標語,側面的大屏幕播放著冰雪健兒在冬奧會爭金奪銀的經典畫面,把人們的思緒拉回到一年前。
中國人民大學學生楊梓巖冬奧會時是首都體育館短道速滑通行控制領域的志愿者,2月4日他重新穿回了藍白色的志愿者外套,在看臺上顯得格外醒目。“一年過去了,我們年輕人的熱情沒有減退,志愿者的經歷依然激勵著我們用更加昂揚的精神面貌和飽滿的奮斗熱情投身到未來的工作和學習中。”
冰場內花樣滑冰運動員們為觀眾帶來一場接一場精彩的表演,獲得2022-2023賽季全國花樣滑冰青年錦標賽冠軍的雙人滑組合楊易溪/鄧舜陽首先登場,他們的表演不時引來觀眾的陣陣喝彩和掌聲,即將啟程到美國參加四大洲比賽的男單選手陳昱東也獻上了表演,并表示自己將在四大洲比賽上全力以赴。每位選手表演后都與現場觀眾進行了互動問答。
當天下午,200名群眾走進首體冰場,在這里滑上了“冬奧冰”。自去年7月首都體育館對外開放以來,已有近萬人次來到這里體驗。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副主任李文革說:“在后冬奧時期,首都體育館還將通過持續實施‘冰雪惠民計劃’,激發群眾參與冰雪運動的熱情,未來將積極承辦花樣滑冰、短道速滑及冰壺的國際賽事和承接商業演出,用好冬奧遺產。”
國家游泳中心——重溫冰壺賽事記憶
“記憶又回到了一年前,腦海中北京冬奧會時的畫面一幕幕翻過,熟悉的環境和場地,感到非常親切。”冰壺運動員、北京體育大學教師王冰玉在北京冬奧會開幕一周年的日子,回到曾經工作戰斗過的“冰立方”國家游泳中心,感觸良多。
國家游泳中心在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期間承辦冰壺和輪椅冰壺比賽,2月4日這里舉辦了一系列活動,在活動中大眾可以體驗冰上運動魅力、暢享水上項目樂趣、參與新春市集活動。據悉,冬奧人可持證享受免費體驗。
活動當天,場館人流絡繹不絕,充滿冬奧元素的冰立方場景吸引了不少冬奧人,冰上、水上運動愛好者以及普通游客駐足拍照。為重溫賽事記憶,場館還開放雙奧記憶展、組織冰壺體驗,并特別為人們提供冬奧徽章展示區,組織趣味冰壺賽事。
國家游泳中心場館不僅向世界完美呈現了頂級冰壺賽場,更為奧運歷史提供了可轉換、可持續利用的“雙奧場館”中國方案。國家游泳中心總經理楊奇勇說:“在后冬奧時代,國家游泳中心堅持豐富業態、提升服務,通過‘水冰雙驅’引領多元發展,兌現雙奧場館造福人民的承諾。”
國家速滑館——“最快的冰”迎群眾賽事
國家速滑館“最快的冰”在2月4日迎來首場“冰絲帶”市民速度滑冰系列賽。參賽選手不但可以享受專業轉播機位的現場直播和大賽標準的電子計時記分,優勝者還可以像速滑運動員打破紀錄那樣,榮登“冰絲帶”專屬紀錄墻。
本次比賽設有男子500米和女子500米兩個競賽項目,包括青少年甲組乙組、青年組、中年組和老年組5個組別。參賽選手中,年齡最小的11歲,最大的64歲。首場比賽使用速度滑冰專業計時系統完成現場成績實時處理,采用4個轉播機位的現場轉播上屏和線上直播。
據了解,“冰絲帶”著眼于滿足大眾對冰上培訓多樣化的需求,已累計為近6000人次提供了速度滑冰、短道速度、花樣滑冰等冰上項目培訓。國家速滑館公司負責人表示,“我們這塊‘最快的冰’變身為群眾的冰,就是要讓更多人一起共享冬奧遺產、共創美好未來。
此外,冬奧會張家口、延慶賽區的雪場也都組織了不同形式的群眾性活動,讓大家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體驗冬奧雪,共享冰雪激情。
本報記者 傅瀟雯